周三,沪指终于迎来放量上攻,成功站稳了3300点。今日沪指虽然是红的,但个股分化加大,跌多涨少。从近两日的表现来看,新能源成为了被抛售的对象,而科技股则成了资金加仓的方面。这有政策面利好,还有经济复苏预期的原因,也有新能源因为套牢太多资金,场外资金选择了机构持仓相对较低的科技股的因素。
另外,特斯拉第三篇章其中提及:“特斯拉的下一代平台将减少75%的碳化硅,特斯拉的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由于缺少细节,特斯拉股价大跌,A股产业链、稀土、碳化硅等板块也纷纷更跌。目前来看,新能源板块缺少利好来刺激上涨,未来不排除继续寻底。
国内方面,我们先看政策面,近日国家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推动近日科技股再次活跃的主要原因。
《规划》指出,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分为5大重点: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
2、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对数字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督促落实,并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3、保障资金投入: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鼓励资本规范参与、有效参与。
4、强化人才支撑:统筹布局一批数字领域学科专业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5、营造良好氛围: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建立一批数字中国研究基地。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趋势、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相继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过,2010年以来随着上述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等驱动力有所减弱,靠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出现边际递减,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我国经济正面临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经济转型背景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超越传统制造业维持较高的投资增速,有望成为转型期的经济发动机。
从当下看,数字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而近些年来,数字规模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疫情下甚至实现了逆势扩张,数字经济增速也远高于GDP整体的增长速度,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大部分。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涉及到制造业、军工、汽车、能源、金融、消费等多个产业;数字化治理即以“数字技术+治理”的方式实现数字化公共服务;数据价值化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内容。
从投资方面来看,主要包含着三条主线:
1)数字产业化:大国博弈背景下,二十大报告将安全问题单独成章重点论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数字产业化主线下围绕国产替代布局数字经济核心领域:信创、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2)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行业的同时,也为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生机,产业数字化主线下关注受益于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智能汽车、工业软件、能源IT、医疗IT等。
3)数字新基建:数字新基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推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数字新基建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推进,在为疫后经济修复提供动能的同时,也为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数字新基建主线下关注受益于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落地的核心领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
所以未来科技股仍然有可能继续保持活跃,但短期涨幅已经较大,加上两会的临近,市场短期走势或偏谨慎,所以对于科技主题基金不要去追涨,但仍可逢低继续关注。而对于3月份的大方向,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两会政策,再来判断主要方向,比如后期是否有对经济的刺激政策,对于消费是否有补助等。
经济数据方面,2月制造业PMI指数超预期回升至52.6%,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4月以来新高。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全面回升,其中生产指数较前值上行6.9个百分点至56.7%,新订单指数较前值上行3.2个百分点至54.1%,原材料库存指数较前值上行2.5个百分点至49.6%,从业人员指数较前值上行0.2个百分点至49.8%,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前值上行4.4个百分点至52.0%。
各规模企业PMI均高于临界点,中、小企业迎来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0%和51.2%,均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也均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受疫情影响经营情况持续较差的小型企业也在这一轮复苏中体现出较强的恢复势头,PMI连续两个月上升,自2021年5月份以来首次超过荣枯线。
重点行业PMI指数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耗能行业和消费品行业本月PMI分别为54.5%、53.6%、51.6%和51.3%,分别高于上月3.8pcts、1.1pcts、3.0pcts和0.4pct,均位于荣枯线以上,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随着产需两端的回复,企业采购活动增加较为显著,四个重点行业的采购量指数均高于1月,分别为54.5%、50.9%、52.3%和54.5%。
PMI数据展现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经济复苏的趋势相对明晰。3月主要关注基本面修复在数据中的验证及两会后稳增长政策的集中发力。数据和政策落地后的预期差预计将成为月内交易主线。对于债市而言,由于市场前期已经对经济复苏有一定预期,10年期国债利率也已运行在2.9%以上,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强劲的经济表现可能使长端利率趋于震荡。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