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市场在“三桶油、四大行”的拉升下带崩了A股,历史上每次大票的上涨,都是造成A股阶段性调整标志性事件。主要还是市场资金有限,权重股的上涨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其他个股则会缺少资金的关注而出现承压。另外,此举也会造成筹码的松动,所以短期内大盘大概率继续保持调整。
不过本轮中字头的大涨并非简单的轮动,更多是消息面的推动。近日上交所总经理建议,国资委、财政部等央企主管部委协同中国证监会,促进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日前,国资委也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一系列的大消息是推动中字头上涨的主因。但持续性或难以保证,主要还是当前市场资金有限。
周三市场虽然有所调整,但前期活跃的TMT板块又迎来了重磅利好而回血。当然该板块交易已经十分拥挤,所以近期有较大的波动是正常行为。截至上周末,通信、计算机、传媒等TMT板块交易拥挤度(成交占比历史分位数)已上升至90%以上,这代表着风险在增加。
消息面上,昨日大会带来的消息非常多的,其中影响A股最大的应该是重组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数据局。
我们认为,一方面,《“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等政策已经形成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与中长期发展目标,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意味着数据要素乃至数字经济的发展真正进入落地阶段。另一方面,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将数据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的高度重视,短期有望加速数据要素流通和使用的步伐加快,长期有利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数据体量看,2021年全球大数据储量为54ZB,其中我国的数据产量约占全球数据生产量的23%,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将占全球总量的28%。从基础设施看,我国数据中心在机架规模、市场规模、用电规模等方面均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94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2239亿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3636亿元。
从数据产业规模看,2018年以来,我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持续加速技术创新,同时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三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因此,我国庞大的数据资源与蓬勃发展的数据产业均表明数字经济未来几年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2月27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2522”整体框架,明确了数字基建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以及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5大领域。我们认为,除了数据资源体系外,“两大基础”中的数字基建也有望迎来政策推动,此外,产业数字化升级也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整体上,近期数字中国相关政策持续落地,从顶层规划到机构设置都表明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决心和力度。政策从基础算力、数据要素,到产业赋能的多个环节,再到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并且明确了考核、资金等重要保障,数字经济有望加速发展。因此科技主题基金后期仍可逢低关注。
经济数据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3年3月7日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2023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增速为-8.3%(前值为-8.9%)。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增速为-6.8%(前值为-9.9%);进口3894.2亿美元,增速为-10.2%(前值为-7.5%);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增速为-0.8%(前值为0.6%)。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前值为-0.5%);进口2.68万亿元,增速为-2.9%(前值为2.2%);贸易顺差8103.2亿元。
从我国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来看,我国对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同比增速分别为-21.8%、3.6%、-21.5%和-9.9%,前值分别为-19.51%、7.98%、-10.97%和-4.95%;我国对日本、欧盟、英国、巴西、印度和新西兰的出口增速依然为负,但降幅出现收敛,同比增速分别为-1.3%、-12.2%、-14.4%、-6.1%、-2.1%和-16%,前值分别为-3.28%、-17.5%、-20.17%、-21.38%、-3.8%和-27.64%;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表现相对较好,同比增速分别为9%、19.8%和14.5%,前值分别为7.48%、8.26%和12.81%。对韩国的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增速为2.1%,前值为-9.68%。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纺织及制品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收录为-22.40%,前值为-22.97%。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家具及零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延续下降走势,分别录得-14.70%、-10.10%、-17.2%、-7.20%和-18.7%,前值分别为-10.25%、-10.12%、-14.78%、-12.92%和-25.80%。农产品和箱包出口增速收录为2.30%和3.30%,前值为3.40%和14.28%。其中,机电产品中的汽车出口增速虽有回落但表现仍然强劲,同比增速为65.20%,前值为90.68%。
进口方面:相比于12月,1-2月份我国进口增速回落,收录-10.2%,前值为-7.5%。进口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是内需恢复斜率较缓。
从主要的进口商品来看,1-2月钢材、铜材、铁矿砂、集成电路进口增速依然为负,分别收录-33.90%、-20.60%、-5.40%、-30.50%,前值为-22.53%、-26.84%、-5.24%、-22.02%,仅铜材的进口增速跌幅有所收窄,其他进口增速均出现进一步回落。原油进口增速由正转负,收录-5.30%,前值为15.18%。大豆增速依然为正,但增速有所放缓,收录28.30%,前值为31.10%。
2023年1-2月份的贸易顺差再次创了历史记录,高达1168.9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进口表现较差。考虑到外需回落较为确定,但美国经济目前仍有韧性,欧洲能源价格压力略有缓解,外需回落的速度可能不会太过陡峭,这对出口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而内需方向政策有望继续推动,尽管最近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较多扩大内需政策,工作报告提到,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之首,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但目前的数据显示内需恢复速度较慢,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望持续发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