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会的结束,市场迎来了强劲的反弹。沪指周一涨幅超过了1%,盘面上权重股支撑着主板,而领涨的仍然是数字经济,我们之前提到过数字局的成立决定了本轮数字经济行情远没有结束。另外,GPT4.0也将推出,意味着OpenAI旗下语言模型或将有巨大的提升。所以人工智能扩散行情还将延续下去。
不过,市场量能相对有限,周一单天成交仅8300来亿元,这将注定了未来市场将分化加大。之前机构们大量的资金在新能源等赛道行业中,对科技股的配置比例非常低,因此本轮科技股的上涨,很可能导致机构资金从新能源流向科技股。而且近期各车企均在降低,所以新能源车业绩预期将下滑,故而基本面的预期改变也是导致新能源板块持续走低的一大原因。
周末市场公布了2月份的金融数据,数据整体超预期,同时硅谷银行风险基本解除,也是推动今天大盘企稳反弹的主要动力。
我们先看海外的硅谷银行事件。9日,硅谷银行(SVB)为满足流动性需求,卖出所持210亿美元债券,录得18亿美元亏损,并计划出售股票筹资22.5亿美元。消息发布后,母公司SIVB收跌60.4%,创1998年来最大跌幅以及2016年7月以来新低,随后盘前再跌近70%后停牌。与此同时,美国银行股遭普遍抛售,四大银行市值蒸发524亿美元,多家地区银行在冲击中大跌。整体银行股市场承受恐慌情绪以及对偿付能力的质疑压力。10日硅谷银行因遭遇挤兑,陷入流动性危机和偿付性危机被美国存款保险机构(FDIC)接管,成为2008年后美国倒闭的最大银行,或提示高利率环境下金融体系潜在脆弱性。上周全球股市因此大幅回落。
本周末,美联储宣布推出一项名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BTFP) 的紧急融资工具,将向抵押美国国债、机构债务、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 和其他合格资产的银行提供最长一年的贷款。这项紧急救济措施经过了美联储理事会一致批准。美联储表示,BTFP的规模足够大,能够覆盖所有未投保(高于25万美元)的存款。新措施大幅降低了人们从银行挤兑的理由。
此外,美东时间3月12日下午,美联储、财政部及FDIC发布了联合声明,承诺保障所有储户存款的安全。三家机构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另一家面临流动性危机的银行Signature Bank也已经被纽约金融服务局接管,所有存款人都将得到全额补偿。
整体上,尽管鲍威尔于听证会释放鹰派信号,表示准备加快加息、利率终值可能高于预期,但受硅谷银行事件继续发酵以及非农数据的影响,市场加息预期有所回落,美联储或需要更好地在通胀和金融稳定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FOMC加息50bp概率从高点70%左右回落至30%以下,年内加息终点从5.69%降至5.27%。而这将对于新兴市场是利好,所以A股在3200点附近没必要太过悲观。
最后,国内的金融数据将决定着中期的走势,所以我们继续解析2月份的数据情况。3月10日,央行公布2月货币金融数据:
(1)M2同比增长12.9%,较1月末提升0.3个百分点;
(2)M1同比增长5.8%,较1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3)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同比多增5928亿,增速11.6%;
(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6万亿,同比多增1.95万亿,增速9.9%,较1月末提升0.5个百分点。
一、社融的增长主要增量来自贷款和政策债券
2月新增社融3.16万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2.08万亿元,上沿在2.64万亿元左右),同比多增1.9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贡献主要增量,具体来看:
1. 从表内融资来看,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116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70亿元。人民币贷款持续多增主要与政策提前发力及疫情影响消退有关。
2. 从表外融资来看,2月委托贷款新增-77亿元,同比下降3亿元,信托贷款多增66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主要因为22年同期信托贷款压降幅度较大所致。
3. 从直接融资来看,2月企业债券新增3644亿元,同比多增34亿元,主要因为利率处在相对高位,企业融资意愿相对偏弱,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571亿元,同比少增14亿元。
4. 2月新增政府债券8138亿元,同比多增5416亿元,主要与春节错位有关。
二、信贷延续“企业强、居民弱”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8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762亿元,中长期贷款规模同比多增7370亿元,主要由于企业中长期贷款融资需求修复,分部门具体来看:
居民部门贷款新增2081亿元,同比多增5450亿元,在连续15个月同比负增后首次转正。2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081亿元,同比多增5450亿元,1月为同比少增5858亿元。从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同比多增4129亿元,一方面,消费正处于复苏过程中,汽车补贴等促消费政策下居民短期贷款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春节错位也有一定关系,但合并1-2月来看,居民短贷表现较好;中长期贷款新增863亿元,同比多增1322亿元,考虑到人员流通恢复后,外出购房的限制减少,房贷与高频数据显示的销售数据回暖有一定差距,提前还贷的现象可能仍然存在。从高频数据来看,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166万平方米,同比76%,较上月上升92个百分点。
企业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同比多增3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同比多增1674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11万亿元,同比多增6048亿元。票据融资是主要拖累项,减少989亿元,同比多减4041亿元。预计主要因为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叠加银行开门红储备项目继续投放,投向方面预计主要为制造业、基建等重点领域中长期信贷。
三、居民存款意愿仍强,M2-M1剪刀差有所扩大
2月M1同比增速为5.8%,较上月下行0.9个百分点,主要源于春节错位导致的高基数;M2同比增速为12.9%,较上月上行0.3个百分点,信贷强劲扩张仍是主要贡献,M1-M2同比增速差值由上月的-5.9个百分点走阔至-7.1个百分点。
2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0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4%,环比持平。1-2月居民累计新增存款6.9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87万亿元,2月住户存款同比增速上行1.1个百分点至18.3%,表明居民部门的储蓄意愿依然强劲,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并未出现释放迹象。企业存款同比多增1.15万亿元,与企业信贷高增长带来的存款沉淀有关。
总体来看,2月金融数据超预期,人民币贷款投放续创同期最高,主要源于居民短贷有所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多增;社融结构改善,存量增速回升,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融资明显发力等。考虑到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进程较快,叠加22年3月新增贷款基数较大,预计下月信贷或同比少增。
2月份M2-社融增速为3.0%,表明以“M2-社融增速”衡量的剩余流动性环境当前依然较为宽松。从过去历史经验看,我国社融同比增速向上拐点往往多领先于GDP增速的向上拐点。自2003年以来,社会融资同比增速在2005年二季度、2008年四季度、2012年二季度、2016年二季度、2020年一季度达到阶段性底部,随后开始触底反弹, GDP增速随后则分别在2005年三季度、2009年二季度、2012年三季度、2016年四季度以及2020年二季度止跌回升。实际上高频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复苏势头。
过去社融增速回升阶段A股市场整体表现往往较好。2004年以来,社融增速一共在以下6个阶段出现回升:2005年4月-2006年8月、2008年10月-2010年1月、2012年4月-2013年4月、2016年7月-2017年11月、2018年12月-2019年6月、2020年2月-2020年10月。这期间,wind全A指数表现较好,均录得正向收益,且收益率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26.0%和18.1%。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