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虽然出现了放量,两市成交量从上周五以来成功突破1万亿元,但市场却没有因此上涨,反而是陷入了调整。从近期的盘面来看,沪指走势较弱,基本可判断是由权重股,如中字头这类个股下跌而拖累。而创业板与TMT行业指数走势较强,可判断是资金流向了人工智能题材以及大幅下跌之后估值已经合理的新能源板块。
不过,目前许多人工智能的个股涨幅已经非常大,所以短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但某一个板块短期内成交额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情绪已经进入到高潮,3月24日TMT+电子的成交占比已达到46%,由此引发市场对于板块情绪是否已到高点、行情会否终结的担忧。
对此,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规律来获利答案。例如2013-2014的“中小创”、2016-2020年的核心资产、2020-21年的新能源。
1、2013-2014的“中小创”:在2013-2014年中小创的主线行情中,其成交占比始终维持在高位,并在每一次波动结束后突破前高,交易拥挤的情况一直持续至2014年底政策全面放松、大盘价值股行情全面启动。
2、2016-2020年的核心资产: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多次出现过成交占比快速抬升、并持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的情况。但在本身的基本面强劲,叠加外资、公募基金为主导的机构增量资金大幅流入驱动下,核心资产始终保持强势,成交占比及股价均连续突破前高。
3、2020-2021年的新能源:新能源板块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多次出现过拥挤度快速抬升、成交占比创新高。但在产业周期的延续下,新能源板块在短暂震荡后又再度走出了趋势性行情。
从以上几张图可得出结论。近期成交占比快速提升,意味着短期交易过热,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震荡。但中期来看,无论是13-14年的中小创、16-20年的核心资产、20-21年的新能源,都是在成交占比不断创新高的过程中确认其主线地位。
考虑到A股将逐渐进入一季报及年报业绩预告期,需要注意短期无法业绩兑现的热门主题是否会出现阶段性调整,待业绩披露结束,投资者会根据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是否有其他更强方向来决定是否买回或者更换主题产业方向。
无论是ChatGPT、文心一言,还是DALL-E2、Stable Diffusion,AIGC正在各个行业掀起颠覆性的变革,不断催生出新的业态。2026E中国270亿美元AI投资,AIGC驱动终端应用多点开花。IDC预计2026年全球在AI方面的IT投资总额将增加至3014.3亿美元,2026年中国AI投资将达到266.9亿美元。根据红杉资本预测,文字类AI、图片类AI以及3D和视频类 AI生成将分别在2023年、2025年以及2030年进入黄金时期。因此,今年大的主线应该是科技股了。故而我们仍可继续持有科技主题基金,但也可趁着财报公布之时,也就是4月份适当的波段操作,或者及时调整仓位。
另外,昨日还公布了较重要的经济数据,由于数据出现增速回落,或是导致主板表现较弱的原因。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前值-4%)。
总体看,今年1-2月仍受疫情影响,居民需求复苏相对偏慢,企业营收和盈利均面临较大压力,利润增速继续下探。其中,利润率的下跌是主要拖累,在企业营收走弱的情况下,单位成本和费用出现明显抬升,对企业利润形成挤压。由于需求端偏弱,企业转向被动补库。上游原材料制造业,通用设备、电子设备等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较前期走低。下一阶段,需求逐步修复,我们预计工业企业利润或将见底回升。
分所有制来看,外资企业利润增速降幅最大。1-2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17.5%(前值+3.0%),同期股份制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9.4%(前值-2.7%),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9.9%(前值-7.2%),外资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利润同比-35.7%(前值-9.5%)。
分行业来看,电子、汽车、房地产产业链等降幅最大。受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美国芯片法案等影响,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由前值-13.1%降至-77.1%;受近期国内汽车企业降价去库存的影响,汽车行业利润增速降至-41.7%(前值0.6%);此外,黑色金属(-151.1%)、有色金属(-57.2%)和非金属矿制品(-39.2%)等受PPI为负、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速进一步回落。
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与器材、电力热力三个行业利润增速最高。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受基建投资增速的带动,利润增幅加速上行至64.8%(前值44.5%);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受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带动,利润增速加快至41.5%(前值31.2%);电力热力行业利润增速由前值86.3%降至53.1%,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出现边际降速。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内需修复持续回暖,量的支撑有望日渐走强。伴随下游开工好转及基数效应消退,PPI大概率短期内触底上行,从量价两方面助力企业利润的修复改善。上半年能否出现的“盈利底”需要高度关注,PPI见底回升则是关键信号。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