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迎来了调整,沪指终结了6连阳,其中人工智能概念板块大幅下挫,多数个股跌停,对市场人气影响较大,但由于其他权重较小,故而对指数影响不大。与之相反的是新能源迎来了反弹,这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概念类个股一旦开始调整,那么市场将会回归基本面,寻找有业绩支撑的个股。
那么人工智能概念故事结束了吗?
自2013年以来,TMT行业(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行业)成交额占比超40%一共出现过三次:2019年9月-12月(共8天)、2020年2月底(共2天)、2023年3月底以来(截止4/4共9天),从下图可以看出每一次都伴随着科技板块的大幅上涨,这一次科技(TMT)成交额占比上升更为急速且占比超40%的时间持续更久,单日占比最高达到44.91%创下历史新高。
近一个月数字经济引领TMT行情演绎,根据净值测算3318只主动股基在仓位来看,主动股基整体在TMT板块上有分歧,并未产生一致加仓行为,平均加仓比例+0.04%,中位数-0.1%;规模来看呈现小规模基金加仓比例较高的现象。内部子版块平均仓位变动来看,通信+0.59%和计算机+0.31%共识更强,电子-0.82%和传媒-0.04%分歧较大。
将主动股基分类观察变动行为,可以发现大金融(+1.49%)和成长风格产品(尤其是设备制造类+2.10)向TMT调仓偏移最多,板块均衡型的反而有止盈行为(-0.37%);其他主题类比如消费、医药、周期都并未明显加仓TMT板块。
截止4月7日,TMT板块的计算机、通信、传媒、电子2023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到44.4%、39.8%、39%、23%,在31个一级行业中表现最优。当换手率持续高企,行业进入过热区间后,过热风险将逐步显现。所以短期的调整应该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并没有因为消息或者政策而影响导致方向转向。
因此,可以判断出基金们没有大幅的加仓科技股,而科技股的回落,很可能会吸引前期没有仓位的基金对科技股进行加仓。而今日的调整,更多是由于近期涨幅过大,短线调整起来也会更猛,故而我们还是建议不追涨,但仍可逢低适当的关注。
另外,除了人工智能,我们还可以关注业绩这条线。考虑到春节假期以及疫后恢复等对于经济生产的扰动,经济修复力度偏弱,且上游资源品等价格中枢同比下滑也加速了盈利继续走弱,从而带来一季度整体A股盈利增长下探。但进入二季度后,企业盈利大概率会开启新一轮的上行周期,一方面,考虑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今年二季度企业盈利增速将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弹,表观增速相比Q1明显好转;另一方面,1-2月新增社融增速转正,这也奠定了企业盈利增速的拐点。
除此之外,二季度之后医药、TMT、可选消费等板块业绩向上修复的弹性较大,将会带来较多的盈利增量贡献。进入下半年,多个行业企业盈利仍有一定的修复空间,但考虑到全年地产投资拖累仍在以及出口的贡献偏弱,A股企业整体盈利增长中枢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上移动。
整体而言,A股盈利将会在一季度再次下探,但已经在酝酿新一轮的盈利向上修复,预计在二季度将会开启上行周期,但全年的盈利修复是较为温和的。以钢铁、能源为代表的上游资源品盈利增速中枢将会持续下移,这制约了非金融板块利润增速向上修复的空间,但是中下游行业中的医药、TMT、可选消费等已经出现明确的景气修复迹象,如AI+产业趋势确定且有相应产业政策支持、地产竣工修复则带动地产链细分领域业绩困境反转、半导体去库压力逐渐好转且销量下行周期接近尾声等,因此这些细分行业景气度和业绩均有较大的反弹空间,或将成为这一轮A股盈利修复阶段业绩弹性较大的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除了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在大跌之后可逢低关注,后期也可适当的关注医药、消费、半导体这类景气度修复的主题基金。同时也可逢低关注业绩较好,仍然受益政策的储能、光伏类主题基金。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