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4.5%!超出预期的经济怎么影响基金配置?
日期:2023-04-18 16:55:49  来源:择尔裕金融

最近市场的分化明显加大,而且板块轮动也变快,这导致了近期交易的难度上升,也增加了基金选择的困难。周一各大权重拉升了沪指大涨1.42%,而其他个股则普遍下挫,如创业板综指跌0.44%,跌幅最大的应该是前期热门股,如AI概念股,这也导致了相关基金在昨日大跌。不过,周二市场风格又变了,从早上的新能源,切换到下午的人工智能,这种快速的轮动,风格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资产配置的难度。 

image001.png

因此,我们仍然建议平衡配置各类风格主题,如前期一直提到的半导体,近日虽然因为减持而调整,但该行业会因为AI而复苏,未来仍可看好;科技股未来持续的调整,有部分基金已经有大幅的回撤,但市场人气很明显还是在科技股中,所以科技主题基金也可关注;新能源近期虽然时不时的反弹,但持续性较差,不过随着一季报的披露,或成当前业绩最佳的行业,故而后期仍可逢低关注;最后就是大蓝筹主题,蓝筹股的上涨主要是因为估值较低,在资产慌,而央行又没有收缩政策的大背景下,后期的仍有可能继续上,并且如中字头的持续上涨是符合政策与政治的。

对于近两日的分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资金相信经济复苏会好预期,如近期的出口数据大幅好于预期,而且早上公布的数据确实也好于预期,从而持续买入一些金融权重股,毕竟金融股是直接受益经济复苏的,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至于消费,不一定会因为经济好转而复苏,很可能是和A股一样分化式复苏。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下具体的经济数据。

我国3月的出口数据在4月13日公布,中国3月出口(以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14.8%,市场预期下降5.0%,1-2月下降6.8%;中国3月进口同比下降1.4%,市场预期下降5.2%,1-2月下降10.2%;中国3月贸易顺差881.9亿美元,市场预期410.5亿美元。

image002.png

出口数据远超预期,在全球外需走弱、周边国家出口纷纷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这样一份出口数据无疑是很具有震撼力的。

从各出口地区对总出口金额的增速拉动来看,对东盟国家出口同比拉动6.3%,对俄罗斯出口同比拉动3.9%,对中国香港出口同比拉动1.7%,三项合计可以解释近80%的3月出口增速;同时,尽管对东盟出口贡献份额较大,但边际变化较小,对俄罗斯、香港、美国、欧盟出口的拉动率与同比增速的边际变化均较大,出口当月同比增速斜率抬升明显,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增速更是达到近两年的极大值。

image003.png

分贸易品类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6%和5.7%。汽车、蓄电池、塑料制品等高于出口整体增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27万亿元,同比增长7.6%,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汽车、家用电器和蓄电池分别出口1474.7亿、1412.4亿和1163.4亿元,分别增长96.6%、3.2%和84.8%。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474.6亿元,增长5.7%;其中,服装、塑料制品和家具分别出口2418.5亿、1702.4亿和1072.6亿元,分别增长6.7%、11.1%和0.8%。

image004.png

3月进口金额同比降幅较1-2月收窄了8.8个百分点,内需改善有一定体现。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以及原油进口数量同比有好转,但原材料产品的价格拖累比较明显。另外,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表现延续1-2月的低迷态势,或与科技制裁活动有关。

image005.png

整体来看,对东盟以及俄罗斯出口的高增,或许与我国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俄罗斯政治事件延续、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等事件因素有关;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对美欧出口的总出口拉动率边际抬升幅度较大,但3月美欧制造业景气度反而在走弱,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2022年末我国疫情达峰积压的订单需求在逐步释放,二是我国疫情管制放开后,各地出台企业“出海抢订单”的惠企补贴政策。3月诸如服装、塑料、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幅增长的原因或许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延迟开工相关,由于上游工业企业多数在2月中下旬才加快开工,一季度出口订单落地为出口产品又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滞,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此外,3月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汽车产品出口的稳定表现,或反映我国出口产业链逐步高端化的趋向。展望未来,出口高增既存在阶段性因素,也存在结构性因素,或许出口难以维持高位,但全年出口的增长预期或将上调。

image006.png

结合上市公司营收来看,在过去几年中,一方面疫情使得海外消费方式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为我国切入海外市场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布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部分行业出口国际份额和海外营收占比均有提升。总结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1)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海外扩张的行业,如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医药、机械等;2)通过多元化并购布局实现海外扩张的行业,如家电、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预计未来将在A股出海进程中贡献更多增量,相关也将孕育更多的投资机会。

另外,今天公布了一季度和3月份的经济数据。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2022年四季度增速为2.9%,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1-2为2.4%;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1-2月为3.5%;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1-2月为5.5%。具体来看:

一、GDP超预期,但经济复苏不均衡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超出了市场预期。其中第三产业增速相对较快增长5.4%,显示服务业开年明显回升,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3.7%和3.3%,三大产业增速差异显明GDP超预期回升主要在于疫后经济活动修复尤其是第三产业拉动,工业生产整体修复较慢。但在结构上,仍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比如:

image007.png

通胀、就业和工业企业利润均不及预期。在服务业消费加速复苏的情况下,第一季度服务业CPI也仅录得0.8%;3月城镇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16-24岁青年失业率继续攀升超过19.6%;从工业企业利润看,1至2月利润率较2022年下跌了2个百分点。

二、生产动能偏弱

3月工业制造业同比回升至3.9%,但是从第一季度看同比3%,弱于GDP4.5%的增速,无疑是经济的拖累;从环比看,0.12%的增速与2月持平,弱于以往3月加速的特点;而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产能利用率却继续下滑

image008.png

从具体行业上,3月汽车增速大幅反弹,去年3月吉林省封控存在一定低基数影响,但较为有限;新能源车大幅上量是重要推动(同比增速超过30%)。这意味着当前汽车行业相关的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并不大。电气机械继续保持韧性,这与3月机电出口和能源基建表现强势是相符的。

三、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增速同比回落至-0.7%。其中,基建相对较好,增速略降至8.7%继续体现较强韧性,政策扶持下基建对经济的强有力支撑效用不减。2023年“扩基建”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作为增量政策工具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使用,弥补项目资本金的不足,同时配合地方专项债撬动更多民间资本的参与,使更多实物工作量落地。通过金融对基建的支持,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5%(实际增速)以上。

image009.png

制造业增速回落至6.2%,3月PMI亦显示制造业景气度在向常态回归。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改善仅限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纺织、食品制造业等少数行业。而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年内制造业投资增速很可能回落至5%以下。

image010.png

房地产投资增速略下至-5.9%,房屋施工及新开工面积数据3月再度回落表现较差,但竣工及销售额等相关指标已经大幅转正,分别上涨32%、6.3%,显示房地产行业终端销售和融资改善,但投资仍疲弱,整个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仍有待修复。3月开工、施工面积同比跌幅较1-2月扩大,供给端困境体现在两点:一是进入2023年以来竣工同比的回正更多的是依靠保交楼相关政策的推行,考虑到央行部分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至3月末,未来竣工支撑存疑;二是投资难觅起色,房企业绩虽边际好转但仍较疫前偏低,土地交易量磨底,3月螺纹钢与水泥表需先强后弱。修复动能难以积蓄,整体地产投资还不算乐观。

image011.png

四、消费修复进程在加快

3月社零增速较上月大幅走阔至10.6%(预期7.3%),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继续回升至9.2%。餐饮收入对社零正增长贡献最大,增速大幅飙升至26.3%,商品零售增速回升至9.1%,显示3月消费和服务修复进程加快。 

image008.png

汽车仍是拖累,一季度同比增速录得-2.3%,降价促销影响3月燃油汽车CPI同比下降4.5%,不过近期国六老款车型的清库存压力可支撑销量。3月石油及制品零售同比增长9.2%,考虑到汽油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0%左右,量的涨幅可能更加显著。地产链受竣工拉动效果可能尚未显现,家电与装潢3月同比转负。

整体来讲,一季度经济增长中亮点一是消费特别是服务需求相关的消费,以及房屋销售明显回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此前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二是在内外需的共同驱动下优势产业如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等行业生产、投资维持高位。三是基建投资维持韧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景气度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但“就业-收入-消费”和“地产销售-投资-开工”的良性循环均有待进一步打通,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后续仍需政策的持续助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择尔裕基金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PC).png

16.png

往期回顾:

信贷改善,但货币流通速度放慢,是通缩吗?会降息吗?

科技行情结束了吗?除此之外还能关注什么基金?

ChatGPT算力告急,半导体基金渐入佳境

科技股为何加速上涨?只因一个原因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2023年2季度基金投资策略

阅读 131.8w
转发 51.7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