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在5月初创出3418.95点之后便一路下跌,当前已经到了3200点,对于下跌的原因有人说是海外原因导致,也有说是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所致。不过,经过数周的调整之后,海外因素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大限降临的最后一刻,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债务上限法案!美国众议院以314票赞成、117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共同通过了由美国总统拜登和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制定的债务上限法案,以避免美国陷入历史性违约。该法案将债务上限推迟至2025年1月1日。作为交换,民主党同意在2025年前限制联邦开支,考虑到目前5%的年通胀率,政府可能被迫收紧开支。众议院通过之后,该法案将提交到参议院审议。参议院第二号共和党人约翰·图恩周三早些时候表示,可能会在周五晚上达成协议通过该措施,比6月5日违约截止日期提前几天。
2、5月31日周三,有两位美联储官员先后发出“鹰派暂停”的信号。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认为,Jefferson和费城联储主席Harker将放弃加息的潜在决定视为评估更多经济数据的机会,然后可能在今年夏天晚些时候再加息;Jefferson的观点尤其值得注意,因为他于5月被拜登提名担任美联储副主席,这一职位经常帮助美联储主席制定FOMC的会议议程。
根据芝商所的统计,JOLT报告发布后约15分钟,市场预计美联储在6月加息的可能性为71%。在两位美联储高官发表了可能在6月暂停加息的言论后,当前市场预计6月加息的可能性小幅下降至66.8%。
3、备受瞩目的中美审计合作进展顺利。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表示,2022年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了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跨境上市营造了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我们不断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
以上1、2两大原因是导致近来海外金融市场波动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如美国债务上限就导致了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走高,因为一旦违约对全球将是灾难性的。所以目前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会下降,市场将更关注通胀以及业绩。而关于通胀,当前压力并没有终结,所以仍可能继续加息,故而通胀仍将影响着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市场。最后就是中美审计问题,该问题对中概股影响最大,如进展顺利那么对于港股、中概股都是一大利好。如港股未来能企稳,也有望引导A股企稳。
然而国内因素却没有发生改变,当前经济数据确实有所走弱。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延续恢复性增长。
具体来看,制造业需求疲软,新订单指数从4月的48.8%下降至5月的48.3%。同时,出口新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从4月的47.6%和48.9%下降至5月的47.2%和48.6%。分行业看,食品、茶酒、医药、专用设备、铁路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等处于扩张区间,但化工原料及制品、非金属矿产品、黑色金属等行业十分疲弱。
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从4月的44.9%下跌至5月的41.6%,5月PPI同比跌幅可能进一步扩大。制造业的产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从4月的47.9%和49.1%下降到5月的47.6%和49.0%,由于企业对需求前景比较悲观,普遍压降库存。随着需求进一步减弱,服务价格指数也从4月的50.1%下降至5月的47.8%。
另外,服务业活动继续扩张,但增速放缓。建筑业和服务业指数从4月的63.9%和55.1%下降到5月的58.2%和53.8%。建筑业和服务业继续扩张,但增速放缓。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新订单指数均从4月的53.5%和56.4%下降至5月的49.5%,表明需求开始萎缩。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运输、电信服务、电视广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指数保持在60%以上,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和其他商务活动指数跌破50%,进入低位景气区间。
整体来看,5月制造业产需恢复动能不足,多数价格指数继续回落,企业采购意愿降低,制造业13项指标中仅有2项高于荣枯线以上,大型企业PMI升至临界点。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与服务业PMI明显下行,服务业复苏景气出现一定阻力。对于债市而言,经济复苏程度不及预期,但市场可能开始博弈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从而构成利好。
对于A股而言,海外影响因素基本消散,而国内经济复苏放缓将是主因。因此指数预计难有大的作为,6月份市场或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结构性行情展开。由于科技股受经济影响较小,加上英伟达开启了AI算力革命,或将有破坏性创新产品诞生,将进一步提升AI的高景气度。故而科技主题基金仍将是未来的投资主线。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