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开门红”让我们对7月有了些许期待,但现在7月已经过了快三分之二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7月的行情要比预期的难熬一些。周一公布上半年GDP之后,两市再次承压下行,虽然回调幅度还在接受范围之内,但市场的热度直接下去了,成交量逐级下滑。尤其是今天,两市的成交金额连7025亿元都不到,创今年1月13日以来的新低。市场又进入到了一个较低迷的阶段。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开始消极了。但是,股市需要具备逆向思维,交投情绪的下滑未必是坏事情。市场的高点往往对应着情绪(成交量)的高点,市场的低点也往往对应着情绪(成交量)的低点。高点和低点其实也是拐点。
判断市场的调整有没有见底的依据很多,重要指标有调整幅度(点位)、调整时间,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市场人气(成交量)。只有调整幅度、时间到位,情绪到位,才能正真构造出一个比较可靠的底部,迎来反弹行情。例如去年的9月底,两市出现缩量,随后不构造出一个阶段性底部,才有了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持续上涨行情。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07.19-2023.07.19)
除上证指数外,其他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早在今年2月就开始进入到一个持续回调的阶段。以沪深300为例,前两次调整的时间跨度均在4个月左右。第一次是2021年12月13日,沪深300指数开始从阶段性高点回落,到2022年4月27日探得阶段性底部,时间在4个半月左右。第二次调整是2022年7月5日从反弹高点回落,至2022年10月31日完成探底,时间是接近4个月。本轮调整应从今年1月30日开始算起,阶段性低点出现在6月8日,时间上大概也是4个月时间。接下来不管市场如何震荡,至今也没有打破6月8日的低点。
再从调整幅度来看,今年6月8日沪深300的回调低点已经接近去年4月27日的低点。该低点是在美联储大幅加息、俄乌地缘冲突、新冠疫情反补等一系列重大利空因素下市场走出来的低点,对市场后期的走势还是有一定的评判价值。目前,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均未跌破2022年4月27日的低点。
所以,从调整时间上、调整幅度和人气三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本轮调整或许已经完成。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1.07.19-2023.07.19)
可能有人会觉得仅通过时间、指数点位和人气来预测市场接下来的走势,会不会太过于刻舟求剑。并不是说2022年4月27日的低点牢不可破,如果市场出现了一些重大利空下次,再次引发市场的恐慌,那么这个低点当然可以打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引发市场恐慌的利空因素(通常是突发事件),还一时无法被预见,反倒是预期内的利好因素即将到来,如政策“大礼包”等,对市场构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总之,市场处在一个筑底阶段。行情虽然磨人,但是还是要保持住耐心,并且提升信心,同时做好相关的研究功课才是现在的重中之重,不然等到反弹行情来的时候,又要手足无措了。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