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处在情绪和估值的低谷,考虑到政策持续加持及经济修复预期,原本应该是做长期布局的时点,却成了一类资金持续卖出的节点,这类资金便来自北向资金。截止到2023年8月28日,北向资金8月共计净流出近830亿元,再次刷新单月历史新高。虽然北向资金中大部分资金是长期看好中国股市的,单月净流出也改变不了长期净流入的大趋势,但是不可否认,当下最明确的做空力量来自北向资金。
(数据来源:择尔裕金科,统计截止日期:2023.08.28)
北向资金不明原因的“出逃”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甚至有投资者为此感到不安。其实,外资持仓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本身就不高(3.5%左右),北向资金也只是外资中的一类,此时选择 “出逃”的那部分北向资金就更加有限了。我们还是要有胳膊拧不过大腿的自信。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市场中的一些已经积极因素已经出现。上周末,A股收到了四大政策利好,降印花税、收紧IPO及再融资、严控减持、降融资保证金。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降印花税”一事上,而忽视其他三个利好。说实话,降印花税是这四大利好里面排名靠后的一个利好,至少要排在收紧IPO和严控减持之后。“降印花税”的利好仅仅是偏短期的且停留在交易层面和心里层面的利好,可以活跃交易,但无法扭转A股的走势。
目前市场信心不足已经不是交易层面的问题了,更多还是股市生态层面出了问题。股市有三大功能,一个是投资功能,一个是融资功能,最后一个是减持套现功能。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结果就是上市公司数量快速扩容,市场资金被持续分流和抽离,导致股民和基民投资体验不佳。随着《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公告的出来,意味着投资者的体验再次受到重视,A股从前期的“重融资轻投资”阶段进入到“休养生息”阶段。
再说股市的减持套现功能。治理好公司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应尽的义务,减持股份是他们该享有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和义务在过去明显是不对等的。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减持乱想,如低位减持、精准减持、拉抬股价减持、离婚式减持、清仓减持等等套现行为。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公告意义重大。该公告重新规范了减持行为,规定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之前的减持乱像主要因权益义务不对等而起,该公告细化了减持条件,重新平衡了权利和义务,同时一定程度上把实控人利益与股民利益绑定在一定。
相比于降印花税的利好,上述两个利好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善股市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股市好比是一个动态的水池,一头有水流水,一个有水流出。流入的多流出的少,那水就会溢出;流出的多流入的少,那水也会被抽干。只有做到进出的动态平衡,才能保持池中的水干净且不泛滥。目前,股市的生态环境再次转向到“蓄水”阶段,量变也终将引发质变,我们对未来股市企稳向好保持坚定的信念。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