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高开,但很快便又走低,很多投资者对于近期股市的走弱有都疑问,因为看不到有实质性的利空。那么我们今天就借机分析下为何下跌?后续又怎么看?如果大盘止跌了,我们又该买什么?
一、为何而跌?
基本面和流动性出现了边际走弱,导致投资者情绪低迷,或是本轮市场持续走弱,毫无反弹动力的主因。
1、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2023年12月社融信贷受房市影响表现平平,PMI持续低于荣枯线,CPI、PPI仍为负值,叠加地产端销售、开工数据较差,经济数据均反映当前基本面修复速度放缓且不及预期,分子端支撑减弱下导致行情调整。
2、美国通胀反复,CPI有抬头趋势,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宽松预期落空,海外流动性趋紧。随后的是国内流动性也小幅收紧,央行1月MLF无操作,且美元指数大涨下压制人民币汇率,这也导致了市场期望已久的LPR报价在1月份没有下调,流动性趋紧下对市场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3、A股年报预告密集披露,市场担心业绩压力。临近月末,企业年报业绩预告正陆续披露,12月通胀和金融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复苏偏弱,权益市场的盈利弹性受到制约,在业绩预告落地前,投资者一方面持有谨慎心态。
二、利好频出,但选择无视
1、1月22日,国常会召开,会议从四方面就资本市场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分别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常会是新一届政府首次专门听取关于资本市场运行情况的汇报,并作出明确部署。
2、1月23日,证监会表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深化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股市内在稳定性。
3、1月24日,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在前期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价格实现相关因素纳入对于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三、对未来的看法
宽基指数估值位置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对比此前市场大底(2005/7/19、2008/11/4、2012/12/4、2016/1/28、2018/10/19、2020/3/24)以及当前(2024/1/18)的宽基指数估值位置来看,当前已接近历史大底水平,上证指数、科创50、沪深300、上证50估值的历史分位数(2005年以来)处于历次大底中相对中性的位置,但创业板指估值已跌到绝对低位,接近0%,指数估值表明当前市场情绪已经极度悲观,难进一步下行。
不过,估值低并不代表着会涨。回顾2023年,A股的估值足够低就成为了资本市场看多的理由之一,但2023年走了一个低上更低,跌破了所谓估值底。在正常的经济周期波峰与波谷中,估值底的逻辑是有效的,但全年跌破估值底的逻辑在于,部分投资者将经济的周期性低点类比98-99年的硬着陆,中观层面是将当前地产所面临的困难与90年代后日本大类资产价格做对比。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于政策的解读产生了偏差,全年维度都未能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直在对(年内多次不同类型会议)会前的内容期待与会后修正中,逐渐收敛理解偏差。
目前市场最担心的可能就是雪球产品的爆仓问题。1月22日,IC2409合约和多个IM合约盘中均触及跌停,雪球结构大量触及敲入或是其中一个原因。
在存续的雪球结构中,集中敲入风险或已经于2024年1月22日有明显的释放。中证500和中证1000雪球1月22日新增敲入规模估计分别为513.2亿元和288.8亿元,分别占此前存续未敲入雪球规模的25.9%和33.2%。中证1000雪球的敲入风险释放更为充分,敲入线在4700到4900点之间的规模较小。
而当前存续的雪球结构主要是2022年1月24日及之后发行的,挂钩中证500的主要为2022年3月前及2023年2月后发行,挂钩中证1000的主要为2022年8月及2023年2月后发行。中证500雪球结构2024年后续的到期压力主要集中2月和3月上旬,中证1000雪球结构则主要集中在8月。
所以短期内市场继续下杀的空间其实已经不大,只是在3月上旬仍有雪球产品到期的压力。临近春节,叠加各地频出“促消费”政策,内需有望大幅改善促进基本面回暖。故而在春节前不排除有一波反弹,但节后仍有调整较大。
四、资产配置策略
当前市场信心较差,想要回暖估计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利好的继续释放。但其实只要指数不跌,市场还是有结构性机会的。根据历史经验复盘,筑底反弹初期政策导向以及高景气类的行业占优。当前来看,政策导向的行业指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国产化相关的TMT以及保增长政策相关的顺周期,高景气指向新能源、医药以及TMT等成长性行业。具体来看:
一是医药行业反腐出清格局改善,政策支持下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高达92%,PD-1以及ADC等创新药加速出海下有望催化医药行业;
二是当前“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出台、AI迭代催化大模型落地、工业互联网面向先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升级以及国内外卫星互联实验加速共同推升计算机、通信行业的景气度;
三是智能驾驶行业奇点临近,国外特斯拉以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技术更新,国内政策端L3/L4试点落地,产业端主要车企计划发布近300个城市NOA的催化下电子、汽车行业景气上行。
所以未来在基金的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风电、光伏为主)、医药、TMT、半导体等方向。当然以上提到的风险没有完全释放之前,后期仍可继续配置债券型基金,以获得更稳定的收益。此外,适当的配置QDII也是可分散A股的单一风险,主要选择方向以经济韧性较好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的基金为主。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