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2024年,会有否极泰来吗?
日期:2024-02-06 16:01:12  来源:择尔裕金融

一、2023年市场回顾

2023年,A股整体表现不佳,上证指数跌幅3.7%,深成指、创业板指数、科创50的跌幅都超过了10%。仅有北证50指数全年实现了正收益。此外,港股也表现不佳,恒生指数的全年跌幅在13%,连续四年下跌。

与国内不同,海外市场在2023年则是表现强劲。2023年全年,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40%,标普500涨幅超20%,日经225指数涨幅达28%,印度股市的涨幅也超过了20%。海外市场的上涨与国内股市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表现如下图:

image.png

图1:全球主要股票指数2023年涨幅(来源:wind,择尔裕金融整理)

板块方面,上半年ChatGPT的应用引发了以传媒娱乐、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TMT板块表现强势,但此题材的炒作到下半年就偃旗息鼓,在这之后光刻机、智能汽车、短剧等板块也相继活跃。

image.png

图2:申万一级行业2023年涨幅(来源:wind,择尔裕金融整理)

但总体上看,公募基金重仓的大消费、新能源、医药等板块全年表现欠佳,这也使得基金的持有人没有赚钱的体验,因而基金发行陷入冰点。

image.png

图3: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变化(来源:择尔裕智慧+基金数字化营销系统)

由于股市低迷,基金的收益也受到拖累,不过从涨幅来看,偏股基金整体跑赢了A股主要指数,并且固收类产品整体上还是录得了正收益。而海外市场走势强劲,QDII基金也整体表现出色,其中,主打科技方向,主投纳指的基金涨幅居前。

image.png

图4:各类型基金2023年涨幅(来源:择尔裕金融)

二、对2024年的思考

1、宏观预期

美国加息结束,过去8轮降息周期中,从末次加息到首次降息平均间隔7个月,预计二季度才会有降息,虽然当前市场对3月份降息预期较浓厚,按美联储的指引,累计降息幅度或在300BP,而2024年可能会降5次以上。

随着美国降息空间打开,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降。考虑到中美实际利率走势背离,预计2024年海外因素对货币政策的掣肘也将进一步弱化。回顾近五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春节前后往往是央行降准的重要窗口,而一季度后会有降息的落地的可能。

从近几月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恢复内生动力不足,内需疲软将再次成为中国经济2024年面临的头号挑战。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空间有望打开。从货币政策角度,需要向宽信用方向进一步发力:近期存款利率调降已为后续货币政策打开空间,降息的有效性也或将提升,预计2024年降息2-3次,累计调降30BP左右。

2024年宏观经济的增速是在5.0左右,通缩会让很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人实际微观层面的这种感受比5.5要差很多的,如果考虑通胀和通缩那去年GDP的名义增速实际上就是3%。

投资就是经济增长的整个所有的推动力,但2024年地产仍会继续下滑,所以有关部门、央企应该会加杠杆。消费依然会处于较弱的收缩状态。出口方面,美国的软着陆是有利于中国的出口。

2、对市场的思考

站在当前,2024年仍然会较纠结,但好在市场估值已经非常低,而且投资者对金融地产的悲观预期已经打满,未来一旦有预期差,全年将会出现波段的交易机会。不过,核心资产要想走强估计很难,除非经济从目前的状态突然转向过热。

大盘红利股交易的是债券的映射,因为低估值、低波动、有收益、有确定性。所以全年还是有机会,但不能有太大的预期。此外,建材、建筑这类的地产后周期板块估计不会有什么机会。

当前A股市场再次陷入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的过程中,这与国内经济基本面以及外部因素扰动关系都不大,交易生态恶化是主因,2月份是阻断负反馈或风险持续释放的重要观察期,须有强有力的外力干预或扭转预期的实际政策措施,才能修复市场信心。

等待市场企稳之后,确定性较好的机会依然是中小盘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讲的是压制传统经济、地产相关的产业,扶持高科技、卡脖子的弱小行业,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TMT、医药、半导体未来仍有较大的机会。而新能源因为产能过剩,上半年预计不会有太好的机会,而到了下半年如果产能出清接近尾声,不排除会迎来反转的机会。

受益全球定价的周期板块或也有较好的机会。在美元宽松的周期里面,大宗商品的价格普遍是往上走的,所以煤炭、有色、化工这些板块也有着较好的预期。

三、基民关心的问题

1、什么时候能企稳?

1)市场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表示深深的担忧,指数重新下跌,受政策干扰比较小的港股市场更加极端。恒生指数在连续下跌4年后,第5年开年下跌速度在明显加速。

2)市场的相对底部可能要晚一些,比如在3月/4月,必须有一些切实的稳定经济基本面的政策出台,才能帮助大家树立信心。单纯的平准基金来稳定资本市场不够,因为大家对资本市场担忧并不是因为供求关系,而是因为基本面企业盈利的担心。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降准备金率之后,必须有较大规模的降息,必须要切实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才能够相对稳定投资者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

3)为什么在3月/4月能够确立底部?

①各地两会召开,自下而上让领导注意到这个当前各条业务线都面临着经济困难的挑战和局面。领导也已经做出回应,各个业务线现在都在喊话,畅想中国经济未来是光明的,相应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调整经济的稳定政策。

②3月两会召开,出台比较大的稳定经济的政策的概率相对大一些。同时我们对3月份美联储发布会议纪要,指引明确的降息预期,很可能在3月,内外部因素结合。

4)当前我们观察任何指标,PE、PB、股息率,目前市场几乎所有的指数都在较低的位置,说明大权重股估值较低是好事,尽管小型股估值还是远远高于历史均值,但是大型股比如500亿市值以上的股票,估值水平确实都处在一个20年来1%左右的分位,对于稳定市场、稳定指数空间比较有帮助。但一个月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市场的底可能会在3月或4月出现。

2、2024年投资什么方向?

红利底仓+科技进攻。我们认为红利底仓的切换可能是未来3-4年机构仓位调整的主要方向,背后是经济增量转存量的过程中,市场定价会降低资本开支的权重,转而追求自由现金流优秀、有红利支配能力的上市公司。具体来看:

1)高股息风格超额收益的逻辑被加强。国内端由于近期经济数据、金融数据以及政策预期偏弱,分子端的担忧带来国内风险偏好的抑制。

2)海外市场风险偏好的持续改善被打断。美债利率上行+期限利差倒挂加剧(短端上行速度快于长端),美债利率下行趋势短期阻滞,海外市场风险偏好的持续改善被打断,美股开年也遭到回撤。

3)24年不确定性尚难得到根本的消除。不确定性提升的市场环境,高股息风格往往占优。虽然24年美联储或将进入降息周期,但我们认为24年不确定性尚难得到根本的消除、有阶段性的缓和,因此24年高股息品种的优势或相较22-23年有所弱化。

而科技成长短期可能会受风险偏好压制,建议在观测到明显的政策宽松信号,风险偏好有效提升后再追加筹码,建议重点关注两条进攻主线:1)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产业链;2)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九大颠覆/前沿性技术对应主题,关注估值&24E业绩匹配度较高的生物制造(化学制药、化学制品)、绿色技术(电池、普钢)、数字经济(软件开发、计算机设备等)。

最后就是新能源,不管是光伏还是锂电,目前均面临着产能过剩,所以当前仍然不是较好的介入机会。但出清大概率会在2季度出现信号,一旦行业有出清的迹象,那么新能源主题基金则将迎来较好的配置机会。

3、被套基金什么时候回本?

从当前看,创业板指月线7连阴,且1月份走出了加速,不管是下跌时间还是空间都达到了历史最差水平;科创板指数月线已经11连阴;大部分主流指数今年的跌幅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这才刚刚过了一个来月。于此同时,雪球产品出现了集中的敲入,风险已经大幅释放;融资余额也在快速的下降,仅1月31日和2月1日两天就下降了300亿,之后预估已降到1.47万亿水平。春节前几乎每天百股跌停,市场一片哀嚎,已经到了流动性危机的边缘;看到了太多投资者的压抑、悲痛和绝望。

近期,大量公司公告增持回购,国家也在积极的采取措施稳定市场,北向资金一周买入百亿,但依然抵挡不住下跌的洪水猛兽;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国家能加大救市力度、采取更有力措施,避免发生不可控的风险。对于被深套的基金投资者,只要持有的基金规模不是特别小,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割肉了。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却是惊人的相似,想想当年股灾和熔断,那么难都挺过来了。绝望中重生,坚持才是希望。相信春节后的市场会温柔很多,到时如被套幅度超过了20%以上,均可考虑适当的补仓。

而对于已经被深套50%以上的投资者,建议做好长期定投式补仓的考虑。毕竟一旦亏损超过了50%,回本就要100%以上。那么长期定投式补仓将是最好,也是唯一的方式了。

4、买股还是债?

股票方面,2024年上半年由于海外需求放缓冲击、国内经济复苏缓慢,但是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以及财政刺激加码,整体利好国内股市。下半年,一方面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以及全球进入补库阶段,国内经济有望加快复苏,国内进入加速宽信用阶段、企业利润增速加快增长,国内股市有望进入企稳回暖阶段;另一方面随着美元偏弱、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降,外资可能会回流入国内,从而支撑国内股市。所以上半年是逢低布局股票基金的时候,下半年才是收获期。

债市方面,2024年上半年,海外需求放缓冲击、国内经济缓慢复苏以及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国内利率保持低位运行,债券价格保持高位震荡。下半年,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通胀逐步触底回暖以及货币政策宽松放缓,国内债券利率中枢将逐步抬升,债券价格将有回落的压力,国内债市配置价值下降。

所以2024年是买股还是买债,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判断,即上半年可以债多一点,而一旦看到通胀有抬头的迹象,记得减债加股

5、买A还是买美?

美联储最新声明提到,在考虑对利率作出任何调整时,委员会将仔细评估即将到来的数据(Data‑Dependence)、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以及各种风险的平衡。委员会不会预期降息,除非看到通胀率可持续地向2%之目标进行。在记者会上,鲍威尔被问及降息的问题多次,他表示,决策者在下次3月会议前都不可能有足够的信心,暗示3月还未到降息时机,这意味着最早的降息可能要等到5月。

美联储释出较保守的降息路径预期,主要由于经济仍然较强。美国四季度国内生产毛额(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为3.3%。虽然比三季度的4.9%有所下降,但仍然十分强劲,并高于彭博预期的1.8%、及市场预期的2.0%。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2.5%,为两年来最快的水平。消费、出口、政府支出和企业投资的增长推动了整体经济。

标普500的估值现时过高,为2024年预测市盈率20倍,高估值的科技巨头会有较大的调整压力。但考虑到经济增长方面仍然强劲,而美联储的表述令市场预期年内降息幅度上升,我们仍然看好大盘整体升势。而且下半年随着美联储等主要央行进入降息周期、以及财政政策可能转向积极,海外经济整体有望逐步筑底回升。

所以美股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估值偏高,其他均看不到问题。甚至降息仍可能会助推美股继续走高。而A股上文已经有分析,必须要有一些切实的稳定经济基本面的政策出台,才能帮助大家树立信心。在降准备金率之后,必须有较大规模的降息,必须要切实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才能够相对稳定投资者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

所以目前阶段美股仍然是较好的选择。而一旦国内有切实的稳定经济基本面的政策出台,则不要犹豫,可重仓出击,配置A股。在此之前选择美股,比A股会更好。

832c83161a0d24b64e02cffa61099f6.png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择尔裕基金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PC).png

56532578561696cb21022bc34334a01.png

往期回顾:

中证1000ETF放巨量!小盘止跌有望?

反转来的太突然!大伙直呼看不懂

2月基金投资策略:龙年到来,2月还有红包行情吗?

市场跌跌不休,需求什么利好才会止跌?底大概在一季度末?

市场持续走弱,这个板块被逆市持仓拉升

阅读 69.1w
转发 26.9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