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聊过AI带动的传媒、通信等相关板块,特别是光模块聊过多篇。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即光模块是AI热浪下受益较为明显的有题材、有业绩的板块。因此,相关的基金在这一波大反弹中涨幅也十分靠前。
比如这一波涨幅第一的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A(018956),满仓着光模块,本轮大涨了51%。而你如果看了我们之前的文章,想必也会去了解光模块的基金。
【数据来源:择尔裕数字化营销管理系统】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算力链中的另一个细分行业——算力服务器液冷。两大催化推动算力液冷产业加速发展:
1) AI的快速发展,GPU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方向。GPU功耗显著高于CPU,且提升速度逐步加快。台湾经济日报最新报道指出,B100系列产品,相较目前的H系列,整体效能都进行了大幅提升,从原先的风冷转为液冷。
2) 国家政策对数据中心PUE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液冷技术是降低制冷系统能耗的主要技术手段。
我国的服务器市场在过去两年的规模大约在1900亿左右,其中液冷服务器的市场规模大概在120亿,占比大约16%点几。这个比例本来有望更大,但因为近期对购买英伟达芯片的限制,原本预期的增长未能实现。目前普通训练服务器和推理服务器的液冷渗透率不同,训练服务器渗透率相对较低,而推理服务器则较高。高性能计算绝大多数是液冷而非风冷。
服务器液冷系统的核心挑战是确保不发生任何漏液情况,因为液体可能损坏昂贵的硬件,比如几万美金的GPU芯片。解决这一挑战主要依赖于密封技术和漏水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另一个难点是在材料成本和有效散热之间找到平衡点,使用尽可能少的铜质材料,同时保持出色的冷却效果。
此外,随着芯片功率密度的提高,例如NVIDIA的显卡,散热系统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系统需要能够高效地带走更多的热量。目前有3DVC和负压方案等技术尝试来提高散热效率。
通常使用的冷却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去离子水,它们的成本都不高,因为这些都是大规模产生的工业化产品。有实验正在探索使用制冷剂,例如静默式液冷使用的类似家用空调中的制冷剂。制冷剂的优势是即使发生漏液,它也会蒸发,不会损坏硬件。使用制冷剂可以提高液冷系统对热量的散发能力。
目前在国内,数据中心的液冷解决方案中90%以上都是采用冷板技术。这是因为冷板技术成熟、实施起来相对简单,且在现有数据中心不需要做太多改动就能够适用。同时,服务器的改造和运维方式变动小,运维成本较低。浸没式(积木式)冷却技术虽然在寂寞输出和能耗效率(PUE)上有优势,但是改造现有数据中心的成本和复杂程度较高,且在运维上也比较麻烦。从长远来看,浸没式冷却因其高效节能和对环境友好的优势,可能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但在近几年,由于现有技术可以满足需要,预计仍以冷板技术为主流。
国内液冷基础设施提供商众多,截至2023年底,英维克、曙光数创、高澜股份、申菱环境、同飞股份等公司在冷板和浸没式液冷均有布局。其中,曙光数创、云酷智能、绿色云图等企业深耕于浸没式液冷领域,英维克最早于2019年提出XGlacier服务器液冷解决方案,此外,高澜股份、申菱环境、同飞股份等企业在温控领域深耕多年,也逐渐涉足液冷领域。
总的来说,浸没式(积木式)冷却技术当前发展较慢,主要是冷板技术成熟、实施起来相对简单,且在现有数据中心不需要做太多改动就能够适用。但未来在电信运营商的强推动下,我们认为液冷产业链生态有望快速发展,解决液冷产品标准不统一、CAPEX较高等行业痛点,液冷普及率或将持续增长。所以投资者也可以寻找相关的基金进行布局。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